周王室的最终崩溃,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今天,奇秘网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关于周威烈王的深刻剖析,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古老的历史篇章。
我们都知道,周王朝,这个持续了七百余载的王朝,其第一任君主的辉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历史总是充满了波折与转折。在周王朝的后期,王朝已经衰微,周威烈王继位后,面临了诸多挑战。五国伐齐、七雄混战等事件频繁发生,但这些都与周王室没有直接的联系。
周威烈王死后,九鼎被秦国夺走,周王朝国祚断绝。这一事件,使得许多人将“亡国之君”的标签贴在了周赧王的身上。但仔细观察周赧王的一生,我们并没有发现他的恶性行为。他只是在周王室衰微的大势下,寄居于西周国,蜷缩在洛邑的王宫中,目睹着七雄的混战。
周王室的灭亡,其实与周赧王没有直接关系。秦国之所以能够轻松灭掉周王室,夺取九鼎,是因为曾经的周王朝,那个曾经威慑天下、被诸侯奉为共主的王朝,已经失去了威信。这一局面,其实要归功于周威烈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后,因镐京在战火中被毁,西六师无力再肩负起拱卫王朝的重任。于是,他决定放弃宗周之地,东迁洛邑。以秦国为首的诸侯联军负责拱卫周王室东迁,而平王则把宗周之地作为赏赐分封给了这些国家。秦国因此从附属国晋升为周王室的诸侯国。
在平王东迁之后,一度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尴尬局面。尽管周王室实力受到重创,但在晋文侯等人的支持下,周平王得以在成周之地站稳脚跟。此后,尽管经历了周郑交质、伐郑受伤等事件,但仍有一批诸侯国接受周王室的调遣,拱卫周王畿。这使得齐楚等国不敢随意欺辱周王室,各国争霸时也不得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这一切都在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改变。赵魏韩三家联手灭亡了智氏,三家瓜分了晋国。尽管晋哀公迫于形势保持了沉默,但这使得赵魏韩三家在实际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而在五十年后,周威烈王更是将三家的领袖分封为诸侯,这一举动彻底扫清了周王室的权威。
这一系列事件看似与周王室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正是这些事件使得周王室权威扫地,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愿意追随周王室。而后更是诱发了“代齐”、“取宋”等一系列下克上的政治事件。用司马光的话说,这就是周王室自己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赵魏韩三家本是晋国卿族,如今却凌驾于晋室之上。他们敢于向周威烈王索要封号,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如果周威烈王选择站出来为晋室说公道话,甚至只要追随于周王室左右的燕国、鲁国出兵讨伐三晋,那么三晋可能会受到各国的围攻。周威烈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直接分封三晋。这一举动仿佛在告诉各国:三晋可以造晋室的反,你们自然也可以造周王室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