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胎后有奶水了怎么办
在生活的琐碎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小插曲。这不,梁小姐,一位未婚未孕的女性,最近就经历了一个小小的尴尬。偶然间挤压乳房时,居然有类似乳汁的白色液体流出,这让她惊恐不已,急忙前往医院寻求答案。
医生仔细询问了梁小姐的症状,并进行了检查。除了泌乳现象,梁小姐还告诉医生自己的月经量明显减少,而且周期也变得不规律,常常是两三个月才来一次。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原来是梁小姐体内的泌乳素增高导致的这一系列问题。
那么,泌乳素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泌乳素,也称为催乳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正常情况下,女性在怀孕8周时开始分泌泌乳素,以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在平时,人体内的泌乳素含量是很低的,不会引起乳汁的分泌。某些生理状态如排卵、紧张、后、劳累、睡眠不佳等也会导致血清泌乳素增高,但这种高泌乳素并不会引发泌乳。一般情况下,女性是不会出现泌乳现象的。
有些女性因为某些病理原因,如垂体腺瘤、下丘脑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或者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雌激素药物等,会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出现高泌乳素血症。这时,非哺乳期的女性也可能出现泌乳现象。
高泌乳素血症不仅可能导致泌乳,还可能抑制女性的生殖内分泌轴,导致月经减少、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等。长期抑制时,还可能引发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情绪改变等,甚至导致女性生殖器官的萎缩。如果是因为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垂体腺瘤较大时还可能压迫神经,导致视野缺损或头痛等症状。
那么,一旦发现泌乳素增高就需要治疗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发现血清泌乳素增高时,首先要查找原因,是生理性原因、药物原因还是病理性原因?是否有泌乳、月经不调、闭经及头痛等临床表现?
在排除了生理性及药物原因后,对于已经出现异常临床表现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才进行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通过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将血清催乳素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减轻或消除上述异常症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控制血清催乳素后,还需要进行促排卵治疗。
药物治疗一旦开始,必须严格遵医嘱执行。随意停药可能会导致血清催乳素水跳升高。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垂体瘤已经产生压迫症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面对身体的变化,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要保持冷静。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是关键。
(本文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 和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