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国之所以失败,真的是因为主帅的

恐怖故事 2025-05-11 16:09www.nygn.cn恐怖视频

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带你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长平之战。这场战争,似乎并没有“胜利”这个选项。如果不接受上党,可能就要面临邯郸之战。而秦国的决策并非必然先攻打邯郸,毕竟邯郸的防线更为坚固,动员能力更强。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期待秦国会放过赵国。

接受上党并展开长平之战,成为了当时合理的选择。尽管秦国的战争潜力和综合国力占据了优势,但战争的主动权仍然在于赵国的决策。这场战争的背后,赵国其实并没有“胜利”的选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让秦国知难而退,放弃上党。而为此,赵国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要达到真正的两败俱伤,后续的结果更是要求秦国损失惨重。

那么,赵国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呢?要让秦国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在付出巨大牺牲的基础上,赵国还需要保留与秦国相当的有生力量。否则,除非能彻底击败秦国,否则在耽误了农时的情况下,军队的安置将成为问题。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误,就是没有保存有生力量。他被包围,突围中身死,导致全军投降。如果赵军能够坚持更久,秦军可能会选择等待,让赵军先自乱阵脚。在秦军选择决战之前,赵军必须主动示弱,卖个破绽。否则,秦军何必要提前与你决战呢?

而赵军的这个“破绽”,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战后无法保留足够的有生力量,让秦国退却。不论换谁来指挥,都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同样也有可能还不如赵括。想要取得彻底的胜利就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了。

长平之战已经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而是政治的延伸。要想取得胜利,赵国应该调整国策。一方面,固守长平,尽量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对其他诸侯许以重利,联盟抗秦,筹措借粮。设法让楚国出兵武关,或者进攻四川,扰乱秦国后方。沿河套大迂回进击关中,效仿先灵的斩首行动,联合韩国进攻,魏国沿黄河逆流转渭水劫掠秦国的补给或陈兵咸阳。甚至遣使出使匈奴,劫掠陇西,对秦国形成地理形势上的压迫。

尽管秦国国力绵长,但相较于赵国并未强大到压倒性程度。长平之战后,白起上奏国力大损,不建议进一步进攻邯郸。这些策略在当时实施起来极具挑战性,近乎不可能。除非是有雄才伟略的君主才能实施,而当时的赵国国君并未具备这样的能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