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肃候死后,为何会有五国使者来吊丧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战火纷飞,诸侯间相互征伐。经过漫长的战争洗礼,到了战国初期,中原只剩下少数几个国家依旧矗立。在这其中,有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其中之一的赵国,实力自然也不容小觑。
赵肃候继位时,赵国的局势并不稳定。他不仅面临着周边国家的威胁,还需要应对国内的种种矛盾。为了扩大国家版图,增加纵深防御,他果断出兵夺取了君主的封地,使得赵国国土大增。这一举动也引来了周边国家的忌惮和警惕,他们策划了赵国公子起兵造反。但赵肃候早有准备,轻松镇压了赵范的造反。
平定叛乱后,赵肃候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性,特地向周天子朝拜。此后,他又领兵夺取了高唐地区。在占了齐国便宜后,他又与齐国组成联盟,共同对抗其他国家。
在战国初期,魏国通过变法成为了战国第一强国。但由于战略上的失误,魏国国力逐渐衰退。其他国家纷纷觊觎魏国霸主的地位,其中齐国、秦国最为积极。赵肃候巧妙利用齐国的心理,周旋于齐魏两国之间,为赵国谋取了不少利益。
随着马陵之战的失败,魏国霸业走向终结。秦国趁机出兵占领魏国的河西之地。赵国虽然与魏国矛盾重重,甚至多次兵戎相见,但两国同属于三晋之地,有着紧密的联系。魏国霸业的终结使得三晋地区面临巨大危机。
在这关键时刻,赵国迎难而上,扛起了守卫三晋地区的大旗。赵肃候的举措保全了三晋,使得赵国在七国中的话语权大增。其他诸侯国开始忌惮赵国的崛起,纷纷打压赵国。他们等待着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赵肃候的逝去。
赵肃侯死后,秦国、楚国、齐国以及想要夺回三晋地区话语权的魏国联合出动,派出了使臣带着军队向赵国进发,伺机夺取土地。赵肃侯选定的接班人赵武灵王表现出色。虽然当时他才十五岁,但已经具备了雄主的资质。在托孤大臣肥义的配合下,赵国全国进入戒备状态。他们联合其他国家组成同盟,并通过贿赂的手段转移了五国军队的注意力。在一系列的部署下,五国军队并未贸然进入赵国,只有使者前来吊唁。赵国成功渡过了这场危机。
赵国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场危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赵武灵王的英明决策和赵国的联盟策略为赵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