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是什么人?对大清忠心耿耿的他死后为何
对于大清忠臣朱国治,为何死后未获预期的褒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朱国治,曾官拜云南巡抚,在起兵之际,面对逼降,他坚决拒绝,严词训斥吴三桂,最终因此触怒对方,惨遭杀害。据说他的尸身被吴三桂及其将士分食,可谓骸骨无存。这位看似忠诚无比的大臣,死后却未得到朝廷的追封和嘉奖,这究竟是何原因?吴三桂战后,康熙皇帝对众多功臣进行了嘉奖和追封,唯独遗漏了朱国治。康熙皇帝对朱国治的评价是:“赠官予谥原以表彰人品,朱国治虽死难情形可怜,但其居官期间秽迹昭著,不得给予嘉奖。”那么,朱国治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康熙皇帝如此介怀呢?据史料记载,朱国治出身寒门,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升至江宁巡抚。他在官场上敛财无数,为祸乡里,无恶不作。他亲手制造了奏销案、哭庙案、通海案等震惊江南的惨案。在奏销案中,有13000多名官绅受到牵连;在哭庙案中,他害死了江南著名才子金圣叹;在通海案中,因他而死的人数以千计。朱国治的罪行传至京城,被贬官后虽然后来重新得到任用,但他依然不改其习,甚至变本加厉。他在云南巡抚任上依旧肆意敛财,甚至向大理知府公然索贿。他的所作所为导致军队内乱,民心尽失。康熙帝原本让朱国治监视吴三桂的言行,但朱国治却未能完成这一任务。他对吴三桂起兵的各种消息视而不见,没有及时上报。在江南地区,百姓们称他为“朱白地”,即天下第一贪官。无论是他前半生的为官之路还是后来的二次任命,对百姓来说都是灾难。他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声名狼藉。尽管朱国治没有向吴三桂投降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事情之一,也是唯一值得后世称道的事情。他因此成为了吴三桂杀的第一个高级官员。康熙帝并没有因为他宁死不屈而给予他任何的追封嘉奖。尽管如此,朱国治的名字还是被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并在《》中被写入了“忠义传”。他的忠诚和悲壮的死难确实值得后人铭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正义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