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近代会计历史之最(民国时期的会计名家)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3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民国时期(1912-1949)绝对是一个重要阶段。尽管时光不过四十载,但会计界却发生了许多事情,譬如制定会计法规,编译会计著作,出版会计杂志,开设会计机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群关键人物,他们就是民国时期的会计名家们。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来领略一下这些会计前辈的风采吧!

谢霖(1885-1969),字霖甫,江苏武进人,1905年赴日入明治大学商科,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获商科举人出身,历任大清银行总司账、交通银行总会计、中央银行秘书长、上海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复旦大学银行金融系主任、光华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等职。

谢霖是近代中国会计多项事业的第一人。1918年,由于他的建言和执笔,中国第一部会计师相关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得以颁布试行。谢霖是拥有北洋政府第一号会计师证书的执业会计师,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谢霖不仅精通会计实务,理论水平更是了得。他编撰、出版的会计专著有《银行簿记学》、《改良中式会计》、《中国之会计师制度》、《银行会计》、《实用改良中式帐簿》、《会计学》、《成本会计》、《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现行票据法要义》、《实用政府会计》、《实用基础簿记》等。

谢霖在其所撰《实用会计》中,引入了“借”、“贷”和“借贷记账法”名词,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基础。他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更是中国会计学者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经典之作。

谢霖不仅是民国知名的会计师和会计学家,他还是中国会计师制度的引进者和创始人。

●杨汝梅(1879-1966),字予戒,湖北均川人,1903年赴日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留学八年,回国后历任清廷度支部主事、北洋政府财政部制用局会办、国民政府财政部赋税司科长、审计院审计兼第一厅厅长、主计处主计兼岁计局局长、工商部会计处会计长、北京税务专门学校教授、中国计政学会会长等职。

杨汝梅与谢霖不仅是同学,且共同倡导新式簿记。他与一位会计名家徐永祚联袂创立的银行会计现金收付记帐法,在国内一直沿用至上世纪90年代。杨汝梅撰述颇丰,主要著作有《高等会计学》、《厅簿记讲义》(1913年)、《新式厅簿记及会计》、《比較各國財務行政》(1914年)、《会计法释义》(1914年)、《近代各国审计制度》(1931年)、《新式银行簿记及实务》(1936年)、《民国财政论》、《美国政府总会计师实例》、《经济学》等。

杨汝梅是民国知名的会计学家和财政专家,他的功绩之一,是借鉴日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将新式簿记思想引入中国,此举亦为日后西式会计的传与运用奠定了基础

●徐永祚(1891-1959),字玉书,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系,曾任《银行周报》主编、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会计科科长、神州及复旦大学教授等职。1921年,徐永祚在上海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正明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又创办了《会计杂志》。

徐永祚编撰的《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在当时颇受青睐,为众多工商企业所采用。他所创立的收付记账法,在税算及商业会计领域一直沿用至上世纪90年代。

徐永祚的主要著作有《会计师制度之调查及研究》(1923年)、《改良中式簿记概说》(1933年)、《改良中式簿记实例》(1935年);主要论文有“英美会计师制度”、“决算表的分析”、“所得税与会计”等。

徐永祚是民国知名的会计师和会计学家,他还是中式会计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潘序伦(1893-1985),字秩四,江苏宜兴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赴美留学,于1923、1924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潘序伦先在东南、暨南大学任教,后于1927年创办潘序伦会计事务所(不久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专事会计师业务。

作为深谙中西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家,潘序伦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新式簿记在中国的运用,传统的“三脚账”与“四柱清册”开始被现代的复式簿记所替代。

潘序伦是会计事业的开拓者,他独创的“事务所、会计学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潘氏模式,对近代中国会计事业影响颇深。

潘序伦的许多观念,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即便对今天的会计从业者仍不失指导意义,譬如“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道德准则等。

潘序伦一生著作等身,专著(译著)40余部、论文100余篇。专著有《簿记与会计》(英文版1925年)、《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1930年)、《会计学》(1935年)、《审计学》(1936)、《股份有限公司会计》(1939年)等;译著有《劳氏成本会计》(1930年)、《成本会计教科书》(1934年)、《会计名词汇译》(1935年)、《斐氏高等会计学》(1949年)等。

潘序伦是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和会计职业教育家,被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顾准(1915-1974),字哲云,上海人,13岁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后在潘序伦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成为银行会计专家。顾准的著作主要有《银行会计》(1934年)、《中华银行会计制度》(1939年)、《会计原理》等。解放后,顾准曾任上海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

●张心澄(1887-1973),字仲清,广西临桂人,1910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旋入清廷邮传部任职。曾历任交通部路政局会计科科长、铁路会计司总务科科长、交通部佥事等职。主要著作有《交通会计》(1934年)、《铁道会计》(1936年)等;重要论文有“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四柱结算之方法及其理论与效用”、“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等。

张心澄是民国知名的会计学家,他谙熟路政,精通簿记,是交通暨铁路会计专业领域不可多得的学问家。

●奚玉书(1902-1982),上海人,1920年入复旦大学商学院会计专科,1927年获会计师证书,历任上海会计师公会常务理事、上海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27年,奚玉书与俞希稷创办公平会计师事务所。1936年,奚玉书单独组建公信会计师事务所并任主任会计师,1939年创办《公信会计月刊》并任主编。

奚玉书还是国民政府会计师相关法规的主要起草者,他先后参与了《会计师服务细则》、《全国会计师协会章程》和《会计师公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奚玉书撰写的重要论文包括“英国会计师职业”、“美国会计师事业”、“论会计师事业”、“查帐证明书实例”、“会计师报告书概论”等。

奚玉书对英美会计师事业颇有研究,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本国实情,这位会计专家不仅明确了中国会计师事业的定位,而且还为该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指点解决方案。

民国知名的会计学家还有陆善炽(会计名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中文译者)、谢允庄(著有《简易合作簿记》)、钱迺澄(撰文“差帐报告书及工作底稿”)、李云良(撰文“中西会计沟通问题”)、雍家源(著有《中国政府会计论》)等。

遥望民国诸位会计名家逝去的背影,他们的境界、他们的才华、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品德,无不令簿记后人高山仰止,崇敬万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中国近代会计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潘序伦

徐永祚

顾准

谢霖著《银行簿记学》

《奚玉书会计文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