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台风历史之最(崂山(青岛)为什么有如此
青岛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概括出崂山宜居宜业,风水宝地的特征!
8月11号,今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热带风暴级)正在向青岛逼近。
青岛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
台风登陆之前,岛城前海一线部分区域出现2-4米的大浪、巨浪,部分石墩甚至被冲毁。
台风带雨,来势汹汹。
从8月10号上午8点截至11号上午10点,青岛市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崂山区北九水,211.5毫米。
“利奇马”的威力可见一斑。
令人欣慰的是,在“利奇马”马上登陆青岛时,方向发生偏转,绕青岛而过,如下图
可是纵观历史,很多时候台风面对青岛往往都是绕行,抑或是微力减弱。
2011年,青岛面临60年来最强台风“梅花”。
但当梅花登陆时,力度远不及与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与青岛擦身而过。
2014年强台风麦德姆从江苏登陆之后,向北扑向青岛。
可就在到达青岛的前一刻,台风离奇转弯,去了东北,青岛逃过一劫。
青岛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
01
从台风本身的角度来分析
台风 (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摘自百度百科)
简单来讲,台风就是一种热带气旋,形成之后便会北上。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
一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会迅速减弱消亡。
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
二台风登陆后,北上容易变性为温带气旋。
青岛的纬度相对于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来说,相对比较高。
当台风到达青岛附近的时候,走了几百里的路程,能量消耗是比较大的。
加之青岛的地形多丘陵,地表摩擦力相对于平原地区比较高。
二者结合,即使台风在青岛登陆,“问题不大”。
,台风的运动轨迹受到地球自转(形成的地转偏向力)、风向、气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综合来看,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在北上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向东北方向运动,
从而与青岛完美擦肩。
02
从青岛本身来分析
青岛的地理位置偏北,虽然是沿海城市,但本身台风登陆的机会就不多。
有关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3年,登陆山东的台风共12个。
登陆地点多集中于半岛最东端的荣成、乳山等地。
更不必说登陆后的减弱问题。(前文提到过,此处不再赘述。)
所谓“千难万难不离崂山”,青岛也算是块宝地了。
台风也曾正面登陆青岛
这要追溯至1985年8月,据资料记载,此次台风给青岛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造成29人亡,368人受伤,以及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当时青岛交通阻断、河流水位暴涨、村庄农田受灾严重。
台风登陆青岛前后,瞬间最大风速曾达每秒40.3米,为岛城大风记录之。
青岛连续降雨63小时,总量达130毫米以上,水位上至6米,还引发了部分地区特大洪水。
此次台风堪称青岛市建市以来最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