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历史之最(路断处的归途:从GDP增长说起
本文首发在订阅号琢磨事
元宇宙里的GDP到底是不是GDP?
如果我们认为价值在劳动中创造,在流动中实现并且和载体无关,可以是实物、服务与数字游戏。
那元宇宙里的GDP问题本质上就是以谁为主导致的计算方法差异不同,而不是是否应该计入问题。
如果以现实为主,那就计算元宇宙本身输出的服务。现实世界的人买了多少就是多少服务,记入GDP更合适。
那世界会不会越来越主观,GDP的增长是否可以变的以虚拟服务为增长引擎?
回答这问题要看下价值是怎么循环的。
市场经济一旦形成,货币流通和实物脱离。
实物被消耗,但对应货币形成资本后单独进行流动,投向在回报率高的新领域做下步经济增长的牵引。底层就是逐利。
这时候资本流动,部分与实物匹配,但也衍生自己的规则,可以进入资本-->资本的通路。
实业与金融两者的关系就有上下,谁牵引谁的问题。
理论上应该实物牵引后者,但其资本流转的会形成自身的意志,这种意志会脱离服务实业的初衷。形象讲如果必须服务于实业降低资本回报率,就会违背资本自身的意志。这时候就需要其它手段做平衡。
实物牵引资本会让生产力逼近当前生产要素条件下的极限,而资本自身意志则一定会酝酿越来越多的虚拟金融创新,让流速加快。
在整个这一过程中,任何的分离和阻断都形成危机。杠杆率太高导致的往往是金融和实物流转的偏离和阻断,进而导致危机(这次不一样)。
在这背景下可以回到上面说的话题。
牵引上从GDP角度看消费是唯一牵引。投资出口本质也是消费。消费的基础是欲望被满足和继续扩大边界的循环。
消费的欲望如果导入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在真实世界创造的GDP就会增加。但虚实比重的失调会导致经济有所增长的,经济循环被破坏,需求本身越来越弱。展开一点就是极少数的人创造价值,大量的人进行消费,那不创造价值的人群的消费靠什么来支撑(政府、公司、个人在这种角色分配下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政府总发钱,钱从那来)。找不到这个循环的通路,就会形成阻断型的危机。
这个问题并不止在想象的元宇宙中存在,现实中在数字化、自动化的推进下,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而又因为就业等现实因素使问题的处理更加困难。
如果追求效率,那越来越多的人必然加速从现有经济体系中排除出去,随后就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如果追求稳定,那就会在全局的竞争中落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问题是可以缓解的,也必然是效率优先。整体效率拉升后,才能更匹配“世界工厂”的角色,相当于用价廉物美支撑后续的全球化,以全球的需求作为经济的基本牵引。这个阶段成功的标志则是到底出了多少国际型的大企业。
但这不解决上面说的核心问题,只不过相当于用空间转移并延缓了问题的发生。
最终的结局还是极少的人就可以赡养全部人类,但大多的人在经济体系中不创造价值。无数的无人工厂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但流通被阻断,有效需求不足。
极限值就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到一定程度后。经济会体现为纯粹数字系统。人在纯粹数字系统中就只因为所有权影响分配秩序。但实际这种高度发达,走到极限的供给和需求系统其实会因为不创造价值的人群过多而难以为继,自己会埋葬自身。
在这种情形下,经济的运转模式会发生变化,货币和金融会失去价值。这应该是一个按照价值观驱动的经济体,每个人会因为贡献而获取不同的权限,不同权限消费的内容会有差异,做不出贡献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基础生活保证。但这需要以百分百数字化为前提,人需要让渡出管理的基础权限给算法和智能。
想象下这种情形下,主流的价值观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之前说的历史的大螺旋,这也是之前说的数字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