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历史之最(为什么毛主席被称为*事奇才,千年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3www.nygn.cn考古学家

为什么毛主席被称为事奇才,千年一遇?

通过长征时的三件事,我们不难看出。

第一决定西进。

因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腹背受敌,落入险境。

关键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反对王明,决心突围。

“王明的命令,只会让战士白白牺牲。

我们应该积极突围,去别的地方开辟根据地。”

大方针确定后,红去哪里成了个问题。

此时红指挥权在博古,李德手中。

两人行事激进,决定同红二、六团会合,与老蒋正面开战。

两人决心是有的,但做事不够周全。

要知道,此时的老蒋,手握20万大,实力雄厚。

在巨大差距下,红节节败退,前途迷茫。

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局势,决意西进。

“敌人在西边力量薄弱,向西突围,一定能成功!”

在毛主席指挥下,红向西突围,保存有生力量,为后续胜利做了铺垫。

第二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基本确定领导地位,但仍有个别人,暗中反对。

这时,老蒋给毛主席出了道难题赤水突围。

如果成功,红将一往无前,直指胜利。

如果失败,红很可能全覆没,一败涂地。

赤水河边,我4万战士,敌人40万大。敌我双方,兵力悬殊。

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下,毛主席稳如泰山,妙计连连,率领部队四渡赤水,打得老蒋晕头转向。

“我问你红在哪里!”

“委员长,我真不知道!

红变狡猾了,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作战室,老蒋对着电话一顿大吼,无能狂怒。

“委员长,前线消息,红换了个指挥。”

“哦?此人是谁?”

“毛大大。”

“”毛大大…

这人真是个奇才,以后必是我的心腹大患。”

四渡赤水中,红以少胜多,突破包围,转移到安全地带。

此战彻底奠定毛主席地位,让那些怀疑他的人,永远闭上嘴巴。

第三果断北上。

1935年,红一方面与红四方面会合。

毛主席建议双方联手北上,在陕北开辟根据地。

不曾想,红四方面一把手张国焘,不同意这个建议。

张国焘不同意,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在乎个人地位,怕毛主席占他的领导权。

第二他痴迷历史,执意进四川,学习刘邦,从四川发家。

张国焘一而再,再而三,拖延时间,不配合红一方面行动。

毛主席识破他的阴谋,果断北上,在国民党大到来前,站稳陕北,开辟根据地。

如果毛主席当时犹豫不决,被张国焘牵扯,红不可能开辟陕北根据地,不可能有后来的革命胜利。

可以说,毛主席在长征时期这三个决定,挽救了红,奠定后续胜利。

除了上述三件事外,毛主席还有很多经典战役,值得后人回味学习,感受一代伟人的智慧。

因为文笔有限,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言。

长征时期,毛主席三次挽救红,不愧为一代奇才!

谨以此文,纪念历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