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历史之最(浉河老地名之二:解放路,带你了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3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信阳市老城区有一条老街叫解放路。它东起民权街,西到统一街,与北京路连接,全长1100米。解放路最早名为“试院大街”就是旧时的科举考场所在的大街,抗战胜利时期这条路曾改名“中正路”当时此路东起社会路,西至统一街,长约800米,宽仅4米。主要是因为当时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身份,全国有大量建筑及路名都以“中正”命名。

昔日解放路(1988年)

这条路上最值得称道的是申塔(全名镇申塔,俗称“镇妖塔”),“申塔朝晖”是信阳老八景之一。申塔在原城东门内武庙街报恩寺中(今胜利路与解放路的交叉口西北侧)。据清康熙元年《汝宁府志.信阳州》载“报恩寺在城内日新坊,旧日开元,今废,塔尚存。”1936年《重修信阳县志》记载“报恩寺一名开元寺,在日新坊,久废。而寺院之塔尚存,即申塔也。”镇申塔在武庙街报恩寺中,高十三级,隋时建。塔上砖常坠下,刊有“隋”字,尚可辨识。这说明申塔原为报恩寺之塔,有人据塔砖“隋”字判定为隋朝时所建。

1938年10月12日,日寇侵华进犯信阳时,对申塔“镇妖”之名十分恐惧,用迫击炮轰击申塔三炮,皆命中,塔身受损但依旧巍然屹立,未敢再炮击。申塔得以保存。当时信阳人就赞叹,申塔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浉河八景——隋朝申塔

信阳解放以后,塔身倾斜加剧,常有塔砖坠落伤人,信阳市人民政府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报请河南省政府批准,于1956年将申塔上部五层拆掉,留下八层作为古迹保存。“文革”开始后,破“四旧”时红卫兵于1969年夏将塔完全扒掉,并砸碎了所有佛像雕砖和刊刻文字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纪念1949年信阳解放,这条路更名为解放路,信阳市委原办公地就坐落在这条路西段,市委大门座南向北,正对着文化街。

新时代解放路

从解放路的沿革追溯到它的古地名,再对照1936年信阳城关图,可以看出这条路早前是东西贯通的。它是信阳城中东西方向的一条直通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发展,如今这条道路日益繁华,现代化高楼林立。原有明代银杏树尚存,具有坐标意义的申塔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