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历史气候之最是哪里(屹立在旬邑的世界之最
屹 立 在 旬 邑 的 世 界 之 最-----大象化石“豳豳”的自述旬邑县博物馆 张亚亚“I don’t ant to be the most famous, but I ant to be more famous ” ----- Binbin “我不求众所周知,但求更多人知。”-----这是我的心声。我是大象“豳豳”,“豳豳”是乡亲们给我的昵称。“豳”是旬邑的古称。旬邑是我的故乡,是300万年前我生活的地方,那时候的旬邑,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湖波荡漾,草木茂盛,群山环绕,动物成群。当时我和很多同伴悠然的生活在这里。突发意外,亲爱的故土将我们埋葬了,从此我和很多同伴开始了漫长的地下生活。 随时光斗转星移,与地质融合变迁。在地下沉睡了上百万年后,我和同伴终于被乡亲唤醒了。那是1975年的一个早晨,一位上山牧羊的老人在旬邑县马栏镇西原村发现了我的化石。一经面世,专家和学者纷拥而至,一探究竟。刚出土时,我的化石都是零散的,经过专家的研究鉴定,科学修补,1992年我的化石被复原装架。自此我屹立在旬邑县博物馆,成为镇馆镇县之宝。我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我的头骨正面方形,额顶平缓,鼻突上方有一个很深的凹洼,这个大凹洼是我的脑窝,即脑髓的容积处。脑窝下面是个“八”字形的槽状韧带窝,是我鼻子的神经系统,原先我的鼻子是很粗很长也很灵活的,因为是脂肪不能形成化石 ,也就不能保留至今。我的一对门齿又粗又长,长3.17米,断面扁圆,平行排列,弯度很小,好似一对锋利的宝剑,所以叫“剑齿象”,又因为我生活在黄河流域,出土在旬邑,所以专家给我取名是“旬邑黄河剑齿象”。而旬邑的乡亲们却称我为“豳豳” 。我的躯体高大,四肢粗长,体长是8.45米,体高是4.3米,体重约8000公斤。成为世界上装架起来个体最大的黄河剑齿象化石。从此我头顶“世界之最”的光环屹立在我的故乡------旬邑每每人们站在我的脚下,都会感叹我的高大和威猛。之所以如此的高大、威武,与我的生活食物习性有关。我不吃草,只吃树叶、树枝、甚至娇嫩的树干和树根。所以我必须像长颈鹿一样要有长的四肢和高大的身躯才能获取到更鲜嫩的食物。为了帮助消化,我需要用臼齿咀嚼粗糙坚硬的食物。经过长时间的磨蚀,我的臼齿已经发黑发黄,齿脊由于磨蚀程度深,乳突彼此串通,数目不清。这也是衰老的标志,我已经60多岁了。自从我的化石被复原装架起来后,每天能见到许多年龄不等,职业不同的人,多数是我的乡亲。早期的时候我的家乡太过偏远,交通不便,偶尔有外地游客来,也被我的高大体魄所震撼。现在我们家乡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特色各异。而且我和同伴的出土复原装架,对于研究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古地质,古地貌,古气候以及这一地区古生物的演变进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勘探黄土高原地下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所以每天来的各界人士更是络绎不绝。我也幸运的结识了很多朋友,也许天生喜欢广交朋友,所以我迫切趣怪网希望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能够成为朋友。我是“豳豳”,我在旬邑,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