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历史之最有哪些人(清朝的掌舵人(十一)—
我是爱新觉罗·载湉,就是那个你们最熟悉的傀儡皇帝光绪帝。如果你们愿意忽略可怜的溥仪,也可以把我当做华夏五千年历史中一位皇帝。
其实我根本就不该做皇帝,我的亲爹只是爷爷道光皇帝的一个小儿子,皇位早就与我们家无关啦,可是偏偏我有一个强大的姨母慈禧皇太后。没错,我亲娘就是你们最熟悉的慈禧皇太后的胞妹。当我那个皇帝表哥同治驾崩时,我作为皇室中唯一与姨母慈禧皇太后有缘关系的人,在姨母慈禧的全力支持下接入了皇宫,开始了以后34年的傀儡皇帝生涯。
我4岁做皇帝之前的事情没啥值得说的,毕竟以前我没啥记忆,而且那时候我还只是皇室中可有可无的一个子孙,没有人注意。
4岁时候我那个堂哥同治在热河驾崩还不到半天,姨母慈禧带着一群人商量一会,决定接我进宫,我成了姨母慈禧名义上的儿子,以后我就是皇帝啦,姨母慈禧继续做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好像一切都和堂哥同治活着的时候一样,宫内宫外都没啥变化,只是大皇帝换成了小皇帝。
从坐轿子进入紫禁城那天,我好像就进入了一个牢笼。小时候姨母慈禧对我还是很关心,疼爱更多一些,经常与姨母一起吃住,培养感情,姨母慈禧为了召请名师,教导我读书学习,我几乎将经史子集都熟读,对先贤思想更是印象深刻。我每天到姨母那里早请安晚汇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告知姨母,所以姨母始终对我非常放心。
好不容易在宫里度过了12年,我也熬到了16岁,原本按照祖宗规矩我应当大婚,顺便亲政了,我起初心中还窃喜,可是姨母的操作让我傻眼。姨母提出归政后,竟然弄出了个训政,换汤不换,她的懿旨权威依旧胜过我的圣旨,我也依旧万事请示姨母。姨母虽然搬到了颐和园,装作不问朝事,可是大臣们依旧喜欢到姨母那里商量事情,我依旧是紫禁城的吉祥物。
哦,对了,姨母可能还担心我不够老实,还让我娶了表妹做皇后,就是那个姨母慈禧亲弟弟家的闺女。可是我那个皇后真的不讨人喜欢,我也把她当成了吉祥物,最喜欢的还是我的珍妃和谨妃。
姨母慈禧的部署让我的亲政成了大清最大的笑话,我恨自己没有圣祖康熙的能耐,不能用拳脚解决姨母,被大家不当回事也是活该。姨母慈禧顶着我的皇帝名头做的事情,请你们不要骂我,那可不是出于我的本心啊。
其实大婚前几年,我还见证过大清在南边与法国打了几仗,我们虽然伤多了,可总算胜利,保住了大清一丝体面。可是还暴露了大清很多问题,尤其是的防御力量不够,似乎随时可以被人占领,我们干脆把提升为省,设立了省,趣怪网希望能够永远留下。
大婚之后没几年,那个狗屁天皇领导的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竟然与我们在黄海打了一仗,我多次要求李鸿章抓紧备战,可是没人听啊。虽然提前准备了,好像依旧打不过。后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你们都熟悉了,我不多说,反正我们又被迫割地赔款。尤其是那个条约,简直气人,哪怕我不同意,要求重新备战,可是无人支持,依旧被迫盖章通过。
看着大清被姨母四处折腾还不见成效,我不甘心,在一群新人的建议下开始了一场笑话般的变法。我虽然有心改变大清现状,可是我实在天真,我既没有朝中的重臣支持,手里也没有枪杆子。迷迷糊糊干了三个月,终究还是惹恼了姨母慈禧,一句话有的人逃亡,有的人送到菜市口,我也开始后半生十年的圈禁生活,大清以后与我再无关系了。
哦,我被圈禁的时候姨母竟然还支持百姓弄出了个义和团,直接导致了八国联攻打北京城,姨母带着我匆匆逃出北京,留下满城百姓经历一场浩劫。后来好像我们又是割地赔款,总算把敌欢送回去,估计你们应该习惯啦。
我一生的寿命是38年,在龙椅上也坐了34年,我长大后看着大清被人欺辱,羡慕西方先进技术,有无数次在梦中想象着大清复兴的景象,可是我有心无力。
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姨母斗智斗勇,不知道该怎么平衡大家的利益,怎么应付复杂的局面,始终都抓不住办事情的重点。有的人对我失望,不得不把姨母的旨意当做办事标准,我依旧是大家眼中的吉祥物,就是一个玉玺保管员。
我在皇位上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侵华,列强对大清的入侵一步步加强,大清的国土被占领,白银被搬走,我虽有心重整旗鼓,整备战,可是我忽略了先掌握权利,万事只能依靠姨母点头,实在憋屈。我只能看着姨母把大清的精耗尽。
我想过改革,为了提高防御,我同意建府设省;为了改变大清腐烂局面,我陪着一群人学习西方,可是忘记了大清的统治是依靠无数地主,我变法打击地主,支持资本家,完全搞错了方向,实在搞笑。
我没有老祖宗的气魄,缺少权谋和能耐,更是所托非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啊。我自认算不上荒无道的昏君,可也幸运地不是亡国之君,但大清是真正在我的见证下走向亡国之路。
我是幸运的,幸运地被选中做皇帝,幸运地喝下姨母慈禧的砒霜,早早去,把亡国之君的名头让出去,让溥仪成为可怜的华夏一个皇帝。我是不幸的,不幸与亲生父母分离,不幸永生在寡妇慈禧的掌控下,永远都是可怜的傀儡皇帝,不幸的见证大清亡国之路,不幸的经历华夏最耻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