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奇葩的风俗 人死后一年才能下葬

民俗节日 2025-06-02 16:24www.nygn.cn民俗节日

每次走进国外的Chinatown,无论身处纽约、波士顿还是多伦多,我总会心生感慨:这些街区为何总是显得杂乱无章?面对眼前的街道和商店,我不禁自问:这是否与我们祖先所处的环境相似?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本晚唐时期的著作《中国印度见闻录》。这本书由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记录,后经穆根来等人译成中文,史料价值极高。书中对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诸多有趣的记录,其中不乏一些在正史中未曾提及或未被重视的细节。虽然书中存在因宗教差异导致的观察偏颇之处,但大多数记录却令人信服。以下是我从书中摘抄的一些关于国人生活习惯的描述:

关于卫生习惯方面,书中提到:“中国人不太注重个人卫生,如厕后不用水洗而使用特制的纸张擦拭。”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饭前进行全身沐浴。而对于小便方式,书中描述了一种特殊的习俗:“中国人习惯站着小便,从普通百姓到贵族都是如此。他们使用一种涂漆的木管,这种木管长约一肘长,两端有孔。小便时,只需将木管的小端伸出体外即可。据说这样做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预防膀胱疾病。”尽管这种习俗在现代看来颇为奇特,但或许在古人眼中却是合情合理的。

在饮食方面,《中国印度见闻录》提到:“中国人喜欢吃经过特殊处理的肉类食品。”书中还记录了当时中国人屠宰牲畜的方式与印度人有所不同。关于个人卫生方面,书中指出:“印度人习惯使用牙枝刷牙和洗脸后用餐。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漱口茶来保持口腔卫生。”至于住房方面,书中描述了当时中国房屋的建造材料和方法,如使用木材、藤条等。而在丧葬方面,中国人会进行特殊的保存措施以确保尸体长期保存。如果是国王级别的死者,则会有特殊的处理方式,如使用沉香液和樟脑进行保存。家人会为死者持续供奉食物并相信死者能够享用这些供品。

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风俗传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对于某些阿拉伯商人而言,他们对中国的情感复杂而丰富。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愿意倾家荡产,只为深入了解和体验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在古代的葬礼习俗中,国王的葬礼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不仅将国王生前的用具、衣物和珍贵的腰带一同埋葬,以寄托哀思和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被废止。因为坟墓常常遭到挖掘,其中的珍贵物品被盗走。尽管这一改变令人遗憾,但这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者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的转变。如果死者的棺材在家中放置一年之久,对于生者的健康并无益处。

谈及服饰,中国的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以丝绸为衣。女人们的头发优雅地露出,多个梳子同时插在发间,有时一个女人的头上竟能多达二十个精美的象牙或其他材质制成的梳子。而男性则佩戴一种与我们的帽子相似的头巾,尽显东方韵味。

阿拉伯商人对中国的观感颇为美好。他们眼中的中国更加美丽,城市被城墙环绕,充满生机。相较于印度,中国人更为健康,疾病较少,人们身体健壮,鲜有残疾或视力缺陷的人。在中国,土地被充分耕种,人口稠密。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的容貌远超过印度人,他们的衣着和所使用的牲畜与阿拉伯人更为相似。中国人的礼服与阿拉伯人的衣着风格相似,他们穿长袍,系腰带,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魅力。

正如本书的法文译者所言,这些阿拉伯商人对中国和印度风俗的记载,并非单纯出于对外国习俗的热爱,而是由于教的法律规定了其信徒的社会行为乃至生活细节。对于那些与教规相冲突的风俗,如食用不洁食物、不做大净等,他们可能会有所排斥。但在卫生方面,中国人并未表现出任何特殊落伍之处,相反,中国的整洁卫生令人印象深刻。

唐代的中国是否真的是整洁卫生的呢?这个问题在这本书中并未得到明确的答案。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对中国的向往似乎多于厌恶。但书中也有描述时的残酷情景,强者征服弱者后可能会侵占领地、捣毁一切,甚至杀害平民并吃光他们。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提到中国市场上公开贩卖人肉的情况。这些描述让人心生恶心并感到悲哀。无论如何,中国以其独特的文化风俗和传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令人向往并深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