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因削藩而造反,登上帝位后他有没有继续削

民俗节日 2025-05-21 07:03www.nygn.cn民俗节日

朱允文表面装出孝顺的模样,然而一登上皇位,便对他的叔叔们下了狠手。被流放的、死去的、自焚的,命运多舛。他更是将两个儿子拉到南京作为人质,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令他们无法造反。朱允文的心狠手辣,从不允许活捉他的叔叔们,他担心一旦落入他的手中,他将无法处置他们,因此他选择了阵前格杀的方式。黄子澄等人只是一群祸国殃民的政客,他们只知道空谈周礼,而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朱棣靖难之后,黄子澄之流为何不肯随建文帝而去,他们的行为令人不齿。

朱棣本人并非有意造反。作为燕王,他的地位已经相当优越,待遇极佳。由于削藩政策的推行,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亲王们的自杀让他深感忌惮,他担心自己的兵权被削夺,甚至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在第三次南征中,朱棣巧妙地绕过了防守严密的济南,直奔南京。他的目的是引出盛庸的军队,在半路设伏打击。若直接攻打南京,他将面临盛庸军队的追击以及南京部队的抵抗,形势将异常危险。朱棣选择在半路设伏,消灭盛庸手下大将平安的军队后,才攻入南京。

在陆权时代,南京作为长江以南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尤其在明朝时期地位尤为重要。北方势力一旦突破长江并攻下南京,大势便定,后续的战事往往就能如顺水推舟一般顺利推进。史书记载暗示胡滢找到了建文帝。在漠北行军中,胡滢连夜汇报消息,引人猜测他必定掌握了确凿的消息。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大力削藩,导致天下诸侯人人自危,甚至逼死了藩王,失去了民心。诸侯们盼望有人能出头制止削藩,因此按兵不动。朱棣进入南京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许多诸侯选择依附新帝,享受太平。朱棣实行宽松政策,恢复了被废的藩王封号,赢得了诸侯的支持。在大臣们心中,朱棣的实力无人能敌。况且,朱棣当皇帝后确实创出了丰功伟绩,对外方面打了蒙古不敢来犯。

可惜的是,朱元璋死前杀光了所有骄兵悍将,建文帝即位时名将凋零。加之建文帝用人不当,导致了与燕王的对抗中频频失利。燕王继承大统后,政绩远超建文。如果靖难失败,就不会有四海朝服、永乐大典等伟大壮举。也许国都会一直在南京,也不会有北京的繁华昌盛。建文帝削藩不当、用人不当、忽视百姓需求等一系列失误导致了靖难的失败。而朱棣凭借强大的能力、实际的战功以及顺应民心的政策赢得了诸侯和百姓的支持。他用太祖的机制套路了建文帝,在舆论上占得先机,最终成功夺权。攻下南京后,朱棣安抚诸侯和地方势力,发放奖金,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明朝朱元璋开始就限制地府的军权,因此诸王不反,地方也乐享太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